行業動態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時間:2021-04-25
T/CRRA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標準
T/CRRA 0901—2018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Regenerated Base Oil
2018-4-8 發布 2018-6-1 實施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 發布
前 言
本標準制訂符合GB/T 1.1-2009。
本標準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油專業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歸口 。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油專業委員會。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河北金谷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安徽國孚潤滑油工業有限公司、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內蒙古大江潤業環?萍加邢薰、湖南宏旺環?萍加邢薰、湖南鼎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富龍環?萍加邢薰、云南新昊環?萍加邢薰、蘇州中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陽長青投資有限公司、河北镕達環?萍加邢薰、東營國安化工有限公司、商丘金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愛國石化有限公司、常州菲納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重慶阿爾發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遠大(湖南)再生燃油股份有限公司 、茂名市漢榮環?萍加邢薰。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趙巍、劉雁冰、趙匯行、李書龍、何中明、杜霖、劉震、蘇衛東、高明、張鉅鋮、張廷科、黎明、張學祥、李銀泉、陳學軍、牛勇超、彭愛國、張曉平、張國夫、吳文東、葛新力、黃萬森。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產品標準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產品及再生尾油的分類、標識、技術要求、包裝、運輸、
貯存和取樣。
本標準適用于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HW08類廢礦物油(除去《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中HW08類中071-001-08,071-002-08,072-001-08,251-001-08,251-002-08,251-003-08,251-004-08,251-005-08,251-006-08,251-010-08,251-011-08,251-012-08代號)為原料,經分子蒸餾或者減壓蒸餾或者薄膜蒸發等前處理后,再經過白土精制或者溶劑精制生產的Ⅰ類潤滑油基礎油和加氫精制生產的加氫Ⅱ類潤滑油基礎油,以及再生尾油。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
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260 石油產品水分測定法
GB/T 265 石油產品運動黏度測定法和動力黏度計算法
GB/T 387 深色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管式爐法)
GB 508 石油產品灰分測定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體石油產品密度實驗室測定法(密度計法)
GB/T 1885 石油計量表
GB/T 1995 石油產品粘度指數計算法
GB/T 3535 石油產品傾點測定法
GB/T 3536 石油產品閃點和燃點測定法(克利夫蘭開口杯法)
GB/T 4756 石油液體手工取樣法
GB/T 4945 石油產品和潤滑劑酸值和堿值測定法(顏色指示劑法)
GB/T 6540 石油產品顏色測定法
GB/T 7304 石油產品和潤滑劑酸值測定法(電位滴定法)
GB/T 9170 潤滑油和燃料油中總氮含量測定法(改進的克氏法)
GB/T 17040 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 能量色散X 射線熒光光譜法
SH/T 0015 T501 抗氧劑
SH/T 0059 潤滑油蒸發損失測定法(諾亞克法)
SH/T 0162 石油產品中堿性氮測定法
SH/T 0164 石油產品包裝、貯存及交貨驗收規則
SH/T 0193 潤滑油氧化安定性測定法(旋轉氧彈法)
SH/T 0253 輕質石油產品中總硫含量測定法(電量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產品密度測定法(U 型振動管法)
SH/T 0607 橡膠填充油、工藝油及石油衍生物族組成測定法(白土-硅膠吸附色譜法)
SH/T 0657 液態石油烴中痕量氮的測定(氧化燃燒和化學發光法)
SH/T 0689 輕質烴及發動機燃料和其他油品的總硫含量測定法(紫外熒光法)
SH/T 0731 潤滑油蒸發損失測定法(熱重諾亞克法)
SH/T 0753 潤滑油基礎油化學族組成測定法(薄層色譜法)
3 術語
3.1 廢礦物油(Used Oil)
礦物潤滑油在潤滑機械過程中,因受雜質污染,氧化和熱的作用,潤滑和保護性能降低,被更換下來的可再生利用的油。
3.2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Regenerated Base Oil)
是指將廢礦物油的變質物及雜質通過科學合理的工藝技術分離除去后所得的潤滑油基礎油。
3.3 分子蒸餾( Molecular Distillation)
是一種利用化學物質分子運動平均自由程差異,在不同狀態下使潤滑油分子在遠低于其沸點和裂解溫度的條件下,將混在廢礦物油中的輕重組份分離的過程。廢礦物油通過分子蒸餾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中間餾分。
3.4 薄膜蒸發(Thin Film Evaporation)
是指采用蒸發設備,利用溫度與壓力的關系,對廢礦物油進行氣液相分離、提純和濃縮,獲得一定粘度的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的技術。廢礦物油通過薄膜蒸發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中間餾分。
3.5 減壓蒸餾(Vacuum Distillation)
是指通過提高系統內真空度而降低蒸餾物沸點,物料根據減壓下的沸點差異進行氣化分離,從而獲得不同餾分產品的過程。廢礦物油通過減壓蒸餾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中間餾分。
3.6 白土精制(Clay Refining)
是指用白土作為吸附材料,改善油品的色度和安定性的一種精制工藝過程。廢礦物油通過白土精制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Ⅰ類基礎油。
3.7 溶劑精制(Solvent Refining)
是指利用溶劑對油品中組分溶解度的不同,選擇性分離非理想組分,從而對油品進行精制的工藝過程。廢礦物油通過溶劑精制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Ⅰ類基礎油。
3.8 加氫精制( Hydrofining)
是指油品通過裝填催化劑的加氫反應器,使油品在一定操作條件下發生加氫反應,將油品中不飽和烴氫化飽和,稠環芳烴開環,硫、氮等雜原子脫除的工藝過程。廢礦物油通過加氫精制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Ⅱ類基礎油。
4 分類
4.1 質量級別分類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按照生產工藝中采用的精制方案分為Ⅰ類基礎油和Ⅱ類基礎油兩類,
詳見表1。
表1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的質量級別分類
4.2 黏度牌號分類
本標準中基礎油黏度牌號按照賽氏通用黏度劃分,其數值為某黏度牌號基礎油運動黏度所對應的賽氏通用黏度整數的近似值。Ⅰ類基礎油以40℃運動黏度(賽氏通用黏度)劃分為R-75SN、R-100SN、R-150SN、R-200SN、R-250SN、R-350SN;Ⅱ類基礎油以100℃運動黏度(賽氏通用黏度)劃分為2#、4#、5#、6#、8#、10#。
詳見表2。
表2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的黏度牌號分類
4.3 合格品與優等品分類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中的Ⅰ類基礎油和Ⅱ類基礎油按照質量指標要求的不同分為合格品和優等品。
5 產品標識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產品標識按圖1、圖2、圖3和圖4識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尾油標識按圖5識別。
R-Ⅰ-75SN-合格
質量等級-合格品
黏度牌號-75SN
質量級別-Ⅰ類基礎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1 產品標識圖例-1
R-Ⅰ-75SN-優等
質量等級-優等品
黏度牌號-75SN
質量級別-Ⅰ類基礎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2 產品標識圖例-2
R-Ⅱ-4#-合格
質量等級-合格品
黏度牌號-4#
質量級別-Ⅱ類基礎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3 產品標識圖例-3
R-Ⅱ-4#-優等
質量等級-優等品
黏度牌號-4#
質量級別-Ⅱ類基礎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4 產品標識圖例-4
R-再生尾油
質量級別-再生尾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5 產品標識圖例-5
6 技術要求
6.1 Ⅰ類基礎油技術要求見表3。
6.2 Ⅱ類基礎油技術要求見表4。
6.3 再生尾油技術要求見表5。
6.4 分析項目說明
6.4.1 外觀試驗補充規定:將油品注入100mL 清潔量筒中,油品應均勻透明,如有爭議時,將油溫控制在25℃±2℃下,應均勻透明。
6.4.2 氧化安定性(旋轉氧彈法)試驗補充規定:
——加入0.8%的T 501 抗氧劑(一級品)(按SH/T 0015標準執行)。用天平(感量0.001g)稱取0.88g的T 501于250mL燒杯中,繼續加入待測油樣,至總質量為110g(供平行試驗用);將油樣均勻加熱至50℃~60℃,攪拌15min,冷卻后裝入玻璃瓶備用。
——抗氧劑采用符合SH/T 0015規定的一級品。
——試驗用銅絲應使用一次即更換。
——如遇爭議仲裁,抗氧劑選用錦州石化公司生產的2,6-二叔丁基對甲酚(T501)一級品。
7 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所屬產品包裝、運輸和貯存及交貨驗收應按SH/T 0164的規定執行。
8 取樣
取樣按GB/T 4756的規定進行,取2L作為留樣和檢測用。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標準
T/CRRA 0901—2018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Regenerated Base Oil
2018-4-8 發布 2018-6-1 實施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 發布
前 言
本標準制訂符合GB/T 1.1-2009。
本標準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油專業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歸口 。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油專業委員會。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河北金谷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安徽國孚潤滑油工業有限公司、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內蒙古大江潤業環?萍加邢薰、湖南宏旺環?萍加邢薰、湖南鼎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富龍環?萍加邢薰、云南新昊環?萍加邢薰、蘇州中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陽長青投資有限公司、河北镕達環?萍加邢薰、東營國安化工有限公司、商丘金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愛國石化有限公司、常州菲納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重慶阿爾發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遠大(湖南)再生燃油股份有限公司 、茂名市漢榮環?萍加邢薰。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趙巍、劉雁冰、趙匯行、李書龍、何中明、杜霖、劉震、蘇衛東、高明、張鉅鋮、張廷科、黎明、張學祥、李銀泉、陳學軍、牛勇超、彭愛國、張曉平、張國夫、吳文東、葛新力、黃萬森。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產品標準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產品及再生尾油的分類、標識、技術要求、包裝、運輸、
貯存和取樣。
本標準適用于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HW08類廢礦物油(除去《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中HW08類中071-001-08,071-002-08,072-001-08,251-001-08,251-002-08,251-003-08,251-004-08,251-005-08,251-006-08,251-010-08,251-011-08,251-012-08代號)為原料,經分子蒸餾或者減壓蒸餾或者薄膜蒸發等前處理后,再經過白土精制或者溶劑精制生產的Ⅰ類潤滑油基礎油和加氫精制生產的加氫Ⅱ類潤滑油基礎油,以及再生尾油。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
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260 石油產品水分測定法
GB/T 265 石油產品運動黏度測定法和動力黏度計算法
GB/T 387 深色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管式爐法)
GB 508 石油產品灰分測定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體石油產品密度實驗室測定法(密度計法)
GB/T 1885 石油計量表
GB/T 1995 石油產品粘度指數計算法
GB/T 3535 石油產品傾點測定法
GB/T 3536 石油產品閃點和燃點測定法(克利夫蘭開口杯法)
GB/T 4756 石油液體手工取樣法
GB/T 4945 石油產品和潤滑劑酸值和堿值測定法(顏色指示劑法)
GB/T 6540 石油產品顏色測定法
GB/T 7304 石油產品和潤滑劑酸值測定法(電位滴定法)
GB/T 9170 潤滑油和燃料油中總氮含量測定法(改進的克氏法)
GB/T 17040 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 能量色散X 射線熒光光譜法
SH/T 0015 T501 抗氧劑
SH/T 0059 潤滑油蒸發損失測定法(諾亞克法)
SH/T 0162 石油產品中堿性氮測定法
SH/T 0164 石油產品包裝、貯存及交貨驗收規則
SH/T 0193 潤滑油氧化安定性測定法(旋轉氧彈法)
SH/T 0253 輕質石油產品中總硫含量測定法(電量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產品密度測定法(U 型振動管法)
SH/T 0607 橡膠填充油、工藝油及石油衍生物族組成測定法(白土-硅膠吸附色譜法)
SH/T 0657 液態石油烴中痕量氮的測定(氧化燃燒和化學發光法)
SH/T 0689 輕質烴及發動機燃料和其他油品的總硫含量測定法(紫外熒光法)
SH/T 0731 潤滑油蒸發損失測定法(熱重諾亞克法)
SH/T 0753 潤滑油基礎油化學族組成測定法(薄層色譜法)
3 術語
3.1 廢礦物油(Used Oil)
礦物潤滑油在潤滑機械過程中,因受雜質污染,氧化和熱的作用,潤滑和保護性能降低,被更換下來的可再生利用的油。
3.2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Regenerated Base Oil)
是指將廢礦物油的變質物及雜質通過科學合理的工藝技術分離除去后所得的潤滑油基礎油。
3.3 分子蒸餾( Molecular Distillation)
是一種利用化學物質分子運動平均自由程差異,在不同狀態下使潤滑油分子在遠低于其沸點和裂解溫度的條件下,將混在廢礦物油中的輕重組份分離的過程。廢礦物油通過分子蒸餾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中間餾分。
3.4 薄膜蒸發(Thin Film Evaporation)
是指采用蒸發設備,利用溫度與壓力的關系,對廢礦物油進行氣液相分離、提純和濃縮,獲得一定粘度的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的技術。廢礦物油通過薄膜蒸發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中間餾分。
3.5 減壓蒸餾(Vacuum Distillation)
是指通過提高系統內真空度而降低蒸餾物沸點,物料根據減壓下的沸點差異進行氣化分離,從而獲得不同餾分產品的過程。廢礦物油通過減壓蒸餾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中間餾分。
3.6 白土精制(Clay Refining)
是指用白土作為吸附材料,改善油品的色度和安定性的一種精制工藝過程。廢礦物油通過白土精制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Ⅰ類基礎油。
3.7 溶劑精制(Solvent Refining)
是指利用溶劑對油品中組分溶解度的不同,選擇性分離非理想組分,從而對油品進行精制的工藝過程。廢礦物油通過溶劑精制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Ⅰ類基礎油。
3.8 加氫精制( Hydrofining)
是指油品通過裝填催化劑的加氫反應器,使油品在一定操作條件下發生加氫反應,將油品中不飽和烴氫化飽和,稠環芳烴開環,硫、氮等雜原子脫除的工藝過程。廢礦物油通過加氫精制獲得再生潤滑油基礎油Ⅱ類基礎油。
4 分類
4.1 質量級別分類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按照生產工藝中采用的精制方案分為Ⅰ類基礎油和Ⅱ類基礎油兩類,
詳見表1。
表1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的質量級別分類
項 目 | Ⅰ類基礎油 | Ⅱ類基礎油 |
生產工藝中的精制方案 | 白土精制或者溶劑精制 | 加氫精制 |
4.2 黏度牌號分類
本標準中基礎油黏度牌號按照賽氏通用黏度劃分,其數值為某黏度牌號基礎油運動黏度所對應的賽氏通用黏度整數的近似值。Ⅰ類基礎油以40℃運動黏度(賽氏通用黏度)劃分為R-75SN、R-100SN、R-150SN、R-200SN、R-250SN、R-350SN;Ⅱ類基礎油以100℃運動黏度(賽氏通用黏度)劃分為2#、4#、5#、6#、8#、10#。
詳見表2。
表2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的黏度牌號分類
項 目 | Ⅰ類基礎油 | |||||
R-75SN | R-100SN | R-150SN | R-200SN | R-250SN | R-350SN | |
運動黏度(40℃), mm2/s | 12.0~<16.0 | 19.0~<24.0 | 28.0~<34.0 | 34.0~<42.0 | 42.0~<50.0 | 62.0~<74.0 |
項 目 | Ⅱ類基礎油 | |||||
2# | 4# | 5# | 6# | 8# | 10# | |
運動黏度(100℃), mm2/s |
1.50~<2.50 |
3.50~<4.50 | 4.50~<5.50 | 5.50~<6.50 | 7.50~<9.00 | 9.00~<11.0 |
4.3 合格品與優等品分類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中的Ⅰ類基礎油和Ⅱ類基礎油按照質量指標要求的不同分為合格品和優等品。
5 產品標識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產品標識按圖1、圖2、圖3和圖4識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尾油標識按圖5識別。
R-Ⅰ-75SN-合格
質量等級-合格品
黏度牌號-75SN
質量級別-Ⅰ類基礎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1 產品標識圖例-1
R-Ⅰ-75SN-優等
質量等級-優等品
黏度牌號-75SN
質量級別-Ⅰ類基礎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2 產品標識圖例-2
R-Ⅱ-4#-合格
質量等級-合格品
黏度牌號-4#
質量級別-Ⅱ類基礎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3 產品標識圖例-3
R-Ⅱ-4#-優等
質量等級-優等品
黏度牌號-4#
質量級別-Ⅱ類基礎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4 產品標識圖例-4
R-再生尾油
質量級別-再生尾油
油品類別-再生潤滑油基礎油
圖5 產品標識圖例-5
6 技術要求
6.1 Ⅰ類基礎油技術要求見表3。
6.2 Ⅱ類基礎油技術要求見表4。
6.3 再生尾油技術要求見表5。
6.4 分析項目說明
6.4.1 外觀試驗補充規定:將油品注入100mL 清潔量筒中,油品應均勻透明,如有爭議時,將油溫控制在25℃±2℃下,應均勻透明。
6.4.2 氧化安定性(旋轉氧彈法)試驗補充規定:
——加入0.8%的T 501 抗氧劑(一級品)(按SH/T 0015標準執行)。用天平(感量0.001g)稱取0.88g的T 501于250mL燒杯中,繼續加入待測油樣,至總質量為110g(供平行試驗用);將油樣均勻加熱至50℃~60℃,攪拌15min,冷卻后裝入玻璃瓶備用。
——抗氧劑采用符合SH/T 0015規定的一級品。
——試驗用銅絲應使用一次即更換。
——如遇爭議仲裁,抗氧劑選用錦州石化公司生產的2,6-二叔丁基對甲酚(T501)一級品。
7 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所屬產品包裝、運輸和貯存及交貨驗收應按SH/T 0164的規定執行。
8 取樣
取樣按GB/T 4756的規定進行,取2L作為留樣和檢測用。
表3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產品Ⅰ類基礎油技術要求
項 目 | 黏度牌號 | 試驗方法 | |||||||||||
R-75SN | R-100SN | R-150SN | R-200SN | R-250SN | R-350SN |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
運動黏度(40℃),mm²/s | 12.0~<16.0 | 19.0~<24.0 | 28.0~<34.0 | 34.0~<42.0 | 42.0~<50.0 | 62.0~<74.0 | GB/T 265 | ||||||
運動黏度(100℃),mm²/s | 報告 | GB/T 265 | |||||||||||
外觀 | 透明無絮狀物 | 目測 | |||||||||||
黏度指數 不小于 | 報告 | 報告 | 80 | 100 | 80 | 100 | 80 | 100 | 80 | 100 | 80 | 100 | GB/T 1995 |
密度(20℃),kg/m³ | 報告 | GB/T 1884、GB/T 1885、SH/T 0604 | |||||||||||
色度,號 不大于 | 1.5 | 0.5 | 2.0 | 1.0 | 2.5 | 1.5 | 3.0 | 2.0 | 3.0 | 2.0 | 4.0 | 3.0 | GB/T 6540 |
閃點(開口),℃ 不低于 | 150 | 175 | 165 | 185 | 170 | 200 | 170 | 200 | 190 | 210 | 200 | 220 | GB/T 3536 |
傾點,℃ 不高于 | -9 | -12 | -9 | -9 | -9 | -9 | -9 | -9 | -5 | -9 | -5 | -9 | GB/T 3535 |
酸值,mg(KOH)/g 不大于 | 0.05 | 0.03 | 0.05 | 0.03 | 0.05 | 0.03 | 0.05 | 0.03 | 0.05 | 0.03 | 0.05 | 0.03 | GB/T 4945ª、GB/T 7304 |
水分,%(質量分數) | 痕跡 | GB/T 260 | |||||||||||
堿性氮,%(質量分數) | 報告 | SH/T 0162 | |||||||||||
硫含量,%(質量分數) | 報告 | GB/T 387、GB/T 17040、SH/T 0689、SH/T 0253 | |||||||||||
氮含量,%(質量分數) | 報告 | GB/T 9170、SH/T 0657 | |||||||||||
灰分,%(質量分數) | 報告 | GB 508 | |||||||||||
蒸發損失(Noack 法,250℃,1h),%(質量分數) 不大于 | - | - | 20 | 15 | 15 | - |
SH/T 0059ª、SH/T 0731 |
||||||
氧化安定性(旋轉氧彈法,150℃),min不小于 | 180 | 200 | 180 | 200 | 180 | 200 | 180 | 200 | 180 | 200 | 180 | 200 | SH/T 0193 |
a 為有爭議時的仲裁方法。 | |||||||||||||
表4 再生潤滑油基礎油產品Ⅱ類基礎油技術要求
項 目 | 黏度牌號 | 試驗方法 | |||||||||||
2# | 4# | 5# | 6# | 8# | 10# |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合格品 | 優等品 | ||
運動黏度(40℃),mm²/s | 報告 | GB/T 265-1998(2004) | |||||||||||
運動黏度(100℃),mm²/s | 1.50~<2.50 | 3.50~<4.50 | 4.50~<5.50 | 5.50~<6.50 | 7.50~<9.00 | 9.00~<11.0 | GB/T 265-1998(2004) | ||||||
外觀 | 透明無絮狀物 | 目測 | |||||||||||
黏度指數 不小于 | 90 | 100 | 100 | 110 | 100 | 110 | 100 | 110 | 100 | 110 | 100 | 110 | GB/T 1995-1998(2004) |
密度(20℃),kg/m³ | 報告 | GB/T 1884、GB/T 1885、SH/T 0604 | |||||||||||
色度,號 不大于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GB/T 6540 |
閃點(開口),℃ 不低于 | 140 | 145 | 180 | 185 | 185 | 200 | 200 | 210 | 210 | 220 | 210 | 220 | GB/T 3536 |
傾點,℃ 不高于 | -18 | -25 | -12 | -15 | -12 | -15 | -12 | -15 | -9 | -12 | -9 | -12 | GB/T 3535 |
酸值,mg(KOH)/g 不大于 | 0.01 | GB/T 4945ª、GB/T 7304 | |||||||||||
水分,%(質量分數) | 痕跡 | GB/T 260 | |||||||||||
硫含量,%(質量分數) | 0.03 | GB/T 387、GB/T 17040、SH/T 0689、SH/T 0253 | |||||||||||
灰分,%(質量分數) | 報告 | GB 508 | |||||||||||
蒸發損失(Noack 法,250℃,1h),%(質量分數) 不大于 | - | - | 18 | 17 | 18 | 17 | 15 | 13 | - | - | - | - | SH/T 0059ª、SH/T 0731 |
氧化安定性(旋轉氧彈法,150℃),min 不小于 | 250 | 280 | 250 | 280 | 250 | 280 | 250 | 280 | 250 | 280 | 250 | 280 | SH/T 0193 |
飽和烴(質量分數),% 不小于 | 90 | 95 | 90 | 95 | 90 | 95 | 90 | 95 | 90 | 95 | 90 | 95 | SH/T 0753、SH/T 0607 |
a 為有爭議時的仲裁方法。 | |||||||||||||
表5 再生尾油技術要求
項 目 | 技術指標要求 | 試驗方法 |
外觀 | 黑色黏稠狀液體 | 目測 |
運動黏度(40℃),mm²/s | 報告 | GB/T 265 |
運動黏度(100℃),mm²/s 不低于 | 17.0 | GB/T 265 |
密度(20℃),kg/m³ | 報告 | GB/T 1884、GB/T 1885、SH/T 0604 |
閃點(開口),℃ 不低于 | 230 | GB/T 3536 |
傾點,℃ 不高于 | 報告 | GB/T 3535 |
酸值,mg(KOH)/g 不大于 | 報告 | GB/T 4945ª、GB/T 7304 |
堿性氮,%(質量分數) | 報告 | SH/T 0162 |
硫含量,%(質量分數) | 報告 | GB/T 387、GB/T 17040、SH/T 0689、SH/T 0253 |
氮含量,%(質量分數) | 報告 | GB/T 9170、SH/T 0657 |
灰分,%(質量分數) | 報告 | GB 508 |
a 為有爭議時的仲裁方法。 |